5月13日,由廣東歐文萊陶瓷有限公司、歐文萊臺州營銷中心聯合主辦,CIID臺州建筑裝飾協會室內設計分會協辦的“現代力量——2019歐文萊臺州設計師峰會”在中國臺州隆重舉行!本次峰會特邀PAL?Design?Group設計董事、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何宗憲、Between之間設計事務所創始人之一、2018-2019現代設計·人文金獎得主陳洋親臨分享,吸引400+設計精英及“19樓”、“新浪”等媒體朋友盛情參與,一同見證“現代力量”的烽火傳遞。
齊話現代設計,探尋未來路向
何宗憲:用生活所感去做設計,用設計所得去過生活
本次峰會特邀嘉賓PAL?Design?Group設計董事、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何宗憲生于臺灣,在新加坡長大,畢業于香港大學(建筑學碩士)及新加坡大學(建筑學士)。?因此對多元文化有更深入的體會與理解,他的設計手法前衛、體現深邃前瞻的愿景,而不失大方與實用。本次峰會特邀何宗憲老師親臨,分享他對“現代設計”的看法,以海量案例,多個角度地闡述他心中的“現代力量”,現場金句頻出。
關于設計,何宗憲認為:“設計并非用來滿足我們的物欲,我希望通過設計讓人感受生活?!?/p>
“我喜歡從建筑的角度去思考設計,因為空間設計是對人、境、物巧妙的安排,而設計的過程,應該是成就設計的內容?!?/p>
他還表示,他強大的想象力,來源于懂得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生活的樂趣。“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生命電影里,那么設計師就是我們空間的導演,所以我會在不同類別的空間設計中,注入新的形式。這并不是對功能上的一種妥協,而是令生活產生新的狀態。”
陳洋:以設計之力影響生活
一個好的空間作品能讓人看到一個場景中的生活故事,讓用戶自然而然地想象并體驗在這里該要發生的情節,感受到現代的力量。
陳洋認為:“好的設計也許改變不了所有,卻足以重塑日常;而更好的日常,也許就是生活該有的樣子?!?/p>
陳洋是Between之間設計事務所創始人之一、2018-2019現代設計·人文金獎得主,喜歡用設計講故事,并執著于將設計演繹到極致,屢創精彩的設計佳作。
在這個快速奔跑的新時代,需要我們放慢腳步,思考人與物體、關系和需求、必須性和審美性的意義。賦予敬畏之心,探索美好生活的新路徑,才不辜負新的時代;敬畏生活只是過程,目的是為了讓人和空間達到最理想的融合狀態。
他通過對四個案例的詳細介紹,向現場來賓傳達出設計團隊的愿景:“我們用設計實現夢想,以設計之力影響生活,我們理解設計,更理解生活?!?/p>
文映人:材質無感,設計無力
現代設計基于“生活”進行出發,而讓作品情緒更真切地表達出來,則需要材質的輔助。
歐文萊品牌管理中心策劃總監文映人認為,材質與設計的相互成就的,材質無感,設計無力。在空間設計領域,瓷磚在設計中有強烈的存在感。
她結合米蘭展、歐文萊莫干山游學等強烈的設計氛圍體驗而分享到:“建筑、室內空間、文學、產品設計都有共同的情感傳遞邏輯……但凡打動人心的作品,都抓住了情感的連接點?!?/p>
歐文萊素色現代磚是一種渲染空間情緒的感性材質,紋理、光感度、觸感、防滑度、灰度構成了它的材質語言。反復打磨細節,追求極致的微觀體感,材質細節加持,將品質極致化,凸顯設計上的講究與不將就。
面對面思想碰撞,設計與生活的探討
作為本次峰會其中一項重頭戲,何宗憲、陳洋、易家裝飾公司董事長王海勇、麗園裝飾公司總經理周慧、歐文萊臺州營銷中心虹橋國際總經理邱旭通過“現代設計臺州高峰論壇”環節,從設計師、裝飾公司、材料商三個角度闡釋了各自對設計、對生活的看法。
(從右至左分別為:論壇主持人、王海勇、何宗憲、邱旭輝、陳洋、周慧)
陳洋認為:“‘現代風格’不僅是指風格,而是一種轉變,時代處在一個簡化的過程?!痹O計在做減法,材質在做加法。
何宗憲將設計與材質的關系比喻成做一道菜,“對材料加各種調味,吃不出原有的味道;當材料新鮮,不加各種調味料也好吃。對材料了如指掌,才能做到淋漓盡致”,在設計中,對材料的把控十分重要。
設計在進步,客戶審美也在往前走,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,周慧表示:“一個有職業追求的設計師,一定是有堅持的,因為他要將設計最終實現、落地?!?/p>
對于周慧的看法,王海勇表示贊同,他提到自己也是設計師出身,入行22年了,一直對材料、對細節十分重視,是一個名副其實的“細節控”?,F代設計是簡約而不簡單,更要簡約之中看到質感,現在的消費群更青睞保證生活品質的與眾不同。
現代人居的美好場景,從理念到具象,從材質選擇到構筑空間,歸根結底,見于生活,融入體驗的“以人為本”,是現代設計最重要的路向。
“現代力量”登陸臺州,集結設計力量
為培育、鼓勵有才華的青年設計師群體,從而推動現代設計的美好發展,現代設計獎由此而啟。如今,這股現代力量流轉到臺州大地上,召喚設計精英積極參與,成為凝聚力量的一份子。
何宗憲會后談到對本次峰會的看法,認為目前(設計師)活動越辦越去商業化:“以前參加一個活動,就是提供了一個場地給設計師互動,是有距離的;現在感覺距離縮短了,主辦單位的意識發生了改變,不同環節上會考慮到設計師也是這個活動的組成部分,設計師的參與度更高了。”
“設計師聚集互動,大家會談新的趨勢,探討‘我們生活需要什么’,‘設計能為生活帶來些什么’,我覺得這個議題已開始不單單局限在設計師群里……在活動里能感受到(主辦方)考慮能為生活帶來什么,怎么幫設計師做得更好,大家站在同一位置去做一個活動,整個過程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,這份心令人更舒服,證明有在吸收設計師的理念和想法。”
<p?style=”padding:0px;max-width:100%;clear:both;min-height:1em;color:#333333;